3月11日上午,我校学生会权益部的30余名学生代表穿戴着食堂的围裙和帽子,跟着食堂经理走进“沁香园”餐厅。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学生督导员”的身份参加校学生会举办的食堂开放日活动,手中紧握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身边的同学们对食堂的疑问:“食堂的后厨是什么样?”“食材真的新鲜吗?”“剩饭剩菜都是怎么处理的?”接下来的参观,他们将用双眼和双手,揭开这些藏在科大食堂烟火气背后的答案。

“哇,我们平时吃饭的食堂竟然是这样的呀!”同学不禁发出惊叹。推开食堂食材库的大门,同学们看到新鲜的蔬菜、肉类等食材分类存放,储存环境整洁卫生、温度适宜。在米面油仓库,同学们发现每袋大米离地10公分存放,墙角还立着防鼠板。“这些细节,以前从没注意过。”外国语学院包超轻抚着米袋说。此刻的他才明白:从稻谷到餐盘,要经历去尘、洗米、蒸煮等12道全自动工序,而凌晨4点就开始工作的叔叔阿姨,只为让2万师生吃上一口热乎饭。

同学们跟着食堂经理李建军走进食堂的厨房,在厨房内,先进的烹饪设备一应俱全,餐具清洗区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流程,洗碗机、消毒柜等设备正常运转,保障餐具卫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孙雨说:“从选材到洗、切、配、烹,每一个流程都至关重要,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实现了高效出菜的目标。”人文学院丁语林说:“为了同学们的一餐饭,叔叔阿姨们得提前好几个小时洗菜备菜,手握特制的沉甸甸的大锅大勺,将一道道菜做出来,整个过程都非常细心与用心。”


在体验切配蔬菜的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体验。部分同学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切菜,整个体验过程非常有意义,通过亲手切配,深切感受到了食物制作的不容易。大家一致表示,以后的每一餐都将认真践行“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顿餐食,用一张小小的餐桌展现科大人的大文明。

最后,后勤管理处副处长程志刚说:“最有发言权的‘美食评审’,永远坐在食堂的餐椅上。今天的这场开放日不是终点,而是共建校园美食生态的起点。”

此次食堂开放日活动不仅向同学们集中展示了我校食堂的运作流程,更是我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的一次生动实践。校学生会将继续深化改革,聚焦“我为同学做实事”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号召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平安科大、健康科大、幸福科大”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