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实践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匡城乡范洼村范洼完小
2020年的暑假对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这个夏天,因为疫情无法回到学校上课,不想浪费这个夏天,为此我踏上了支教的旅程。从报名到三次面试,有过想要去放弃,但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份热情坚持了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通过了中国旅行义工组织的支教面试。从出发到抵达范洼完小,十二个小时的火车、四小时的飞机、三个多小时的客车。终于在8月19日到达支教小学,推开宿舍门看到的一幕很温馨,校长将活动室改为女生宿舍,为我们准备了四个上下铺,床上简简单单的一张凉席、一床凉被和一个小枕头,讲实话,从小到大没有睡过这么硬的木板床;卫生间需要和男生及学生公用,出了宿舍门5米的距离就是学校的大垃圾堆和卫生间;我们的厨房也是一间仓库改装的,14人一个小煤气灶和两口小锅;但进门之初就被学校震惊到了,学校是三层的小教学楼,环境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
我主要负责一二年级的美术和二五年级的语文,这也是一种挑战。第一堂课是二年级的语文,紧张到准备了一个晚上的教案,当踏入班级门的时候只听到孩子们齐声地说:老师好!心中的石头逐渐落下,可以看见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我们的热情。放学在办公室门口,许多孩子向我招招手说着老师再见,这种感觉第一次冲击到了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对孩子们有了很多的了解,其实我挺佩服他们的,基本上每个孩子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寄宿给老人,有的甚至是孤儿。大多孩子来上学都穿着拖鞋,脚脏脏的,衣服上到处都是土,二三年级的小孩子就每天骑着电动车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来上学,往往是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比较突出,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很强。
短短一个月真的感触很深,感受孩子们单纯的爱、队友们的温暖、家长们的信任。我的初心是什么?很多人都觉得支教这种事情没有意义。虽然只有一个月,真正目的并不是教小学生加减乘除,也不只是为了建立友谊,而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蓝天之下还有更大世界。不管是身处何地的孩子,同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大手拉小手”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实践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中心小学
志愿者活动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良好社会风气,是中国社会活动中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当得知学校有大手拉小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时,我主动申请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更好地践行十九大精神——“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同时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管没有一尺讲台,没有一方课桌,但我们依旧热情不减,利用视频隔空对话的形式耐心地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特点,细致地为孩子讲解每一个问题,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辅导。在开始家教之前我在网络上查询了一些家教活动中的注意点以及难点,还有就是家教学生的不同类型以及来取的措施。同时,我也通过家长了解到该学生的一些情况,这样有利于我和家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我也事先了解了小学课程设置的一些特点,对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数学以及语文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有个充分的准备,我还到图书馆看了一段时间的书,大概了温习了一下小学的基础知识,有时候还会练习着讲一些内容,然后录下来自己听听,以便对不足的地方做进一步的修改。通过自己在假期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进行的很顺利,能够尽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在期教导学生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获得了学生以及家长的好评。
通过几个月的教学,学生最终得到了满意的收获。他很感谢我这段时对他的帮助,还要我不定期地给他打电话来督促他。这让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因为我的真诚和努力得到了赞扬。我觉得家教是对自己很好的考验可以锻炼口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对自己所学会知识的肯定。见识过不同的人,学会怎么做人、与人相处,提早适应社会。通过这次活动更能体现的是我们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肯定,增强进入社会的信心。经过了半个月多的讲课生涯,现在的我对于“老师”这个称呼已经不再陌生。当别人称呼我“老师”时,没有了昔日的羞涩。大手拉小手,“线上”一起走,让我们心手相牵,怀揣美好,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繁华与共!
爱在征途,我们在路上
——实践单位:海南省“美在心灵”五指山分队
一年一度的暑期支教活动于六月初便开始进行线上招募。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既是培养的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想通过假期给当地小朋友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招募的过程中,我们分队各部门都认真地负责各自的部分,每个成员也都各尽其职,这使得我们的招募有序的进行。当时,大部分高校都还未放假,成员们便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线上招募的工作,没有人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抱怨。而由于疫情的关系,这次的支教活动由五指山分会和琼中分会共同承办。在支教招募的第一天,便有许多大学生报名参加这次的支教活动,其中还有省外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显而易见,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是想将爱心传递到触手可及的点点滴滴,是想实现最朴实的志愿者梦。
通过面试的志愿者们,于八月初便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们从陌生到熟悉,熟悉后总有小朋友围绕在身旁;他们充满好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特色,他们偶尔会很调皮,但他们有时却非常暖心,这让老师们又爱又气。和他们在一起会觉得很快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支教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会说支教没有那么神圣,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教会他们什么,我们带给他们的可能只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与回忆,让他们认识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友谊,能感受到我们给的温暖和关怀。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关爱可能会在他们心里泛起涟漪,最起码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的美好,让他们更好的向前,这就是支教最大的意义。可能收获最大的还是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吧。对自己的历练,学会克服艰苦的环境,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好心态,这些都是显性的收获。我想说的是,支教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心态,让支教者们的爱心扩大,我们学会了去爱去包容,慢慢的,这种爱就会从这些小朋友们放大到对身边的人。学会爱别人时,我们就学会了更好的生活。
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
——实践单位:共青团克东县委员会
2020年暑期,在得知团县委有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我毫不犹豫第一个报了名。
当代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尽己所能关心、爱护他们更是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经验,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真正给留守儿童带去欢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关心爱护着他们。
在和留守儿童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内向和腼腆,他们有的不仅仅是父母不在身边,还有的是父母离异或者因为意外永远的离开了他们。他们如此小的年龄就要经历如此大的变故,难以想象他们内心承受力多么巨大的创伤,而我们的陪伴,希望能给他们的童年增加一点美好的回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我所认领的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小游戏,小朋友露出来真诚的笑脸,回想几天来我们冒雨来到留守儿童家里,和志愿者们一起走着泥路,汗水、泪水、雨水打在我们身上,而这些也成为了我们宝贵的回忆和珍贵的人生财富。当看到小朋友透出喜悦笑容的那一刻,仿佛这过程中的一切艰苦都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一张张可爱的面庞和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游戏结束后,我们向小朋友们分发了一些我们买的文具作为礼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朋友们也表态,感谢哥哥姐姐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并表示在今后,一定刻苦努力学习,多帮爷爷奶奶做家务,长大了像我们一样成为一名大学生,回报社会,回报一直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每一个人。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的青春年华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期而遇,是人生难得的际遇。我们应当在校努力学习,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不断接力奋斗中梦想成真!
在本次暑期青年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我院团委针对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问题,持续推进“大手拉小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团队,让同学们切身了解和帮助乡村留守儿童。本次活动充分响应了“互联网+社会实践”的理念,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再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线上的关爱教育。采取线上沟通的方式来帮助乡村留守儿童,通过循循善诱的语言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教会他们假期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给与孩子们陪伴,帮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我们也在第一次的沟通之后,后续跟进了数次交流,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一名同学对接一名留守儿童,这样可以更有效率更方便的帮助乡村留守儿童。现如今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如此之多,他们的成长关乎到国家的未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我们此次活动更是希望带动更多青年志愿者帮助这么一批庞大的乡村留守儿童,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