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来,按照学校党委和团黑龙江省委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求,校团委精心谋划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广泛动员,全校各级团学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组建了693支社会实践团队参与集中实践。从7月1日开始,693支团队的成员将先后奔赴全国各地,以实地走访丈量山河热土,以敏锐观察捕捉中国精神,以真诚倾听汇聚群众心声,以深刻感悟回应时代召唤,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切实彰显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广泛宣传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会实践风采,校团委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社会实践进行时》宣传专栏。
今日推出第八期,让我们跟随马克思主义学院“重扬千秋青衿志 再谱抗联英雄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探寻科大学子在龙江大地的实践足迹。

团队名称:“重扬千秋青衿志 再谱抗联英雄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
建队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指导教师:宋烨
团队成员:赵子涵、王子豪、张子彤、潘鹭、高磊、徐照奇
实践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
追寻英烈赤子心,躬行致敬映山河
实践团赴哈尔滨市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展馆中“联合御敌组建抗日联军”展区的英雄事迹,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为深挖东北抗联精神的厚重底蕴,实践团前往牡丹江这片红色热土,开启“重走抗联路”的实地实践活动。在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一幅长卷浮雕映入眼帘,八位女战士挽臂踏入汹涌的江水,神情坚定,衣袂翻飞。成员们在“背水迎战”的群雕和“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碑文前驻足凝望,仿佛听见他们英勇就义时“抗战到底!”的呐喊;眼前重现八位女战士挽臂集体殉国的壮烈场面。实践团在抗日战争胜利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抗战胜利纪念碑前,深刻缅怀革命先烈,鞠躬默哀。在仪式感召、实践体验中,深刻体悟“坚定的信念信仰、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的东北抗联精神内涵。



见证丹心兴邦路,红旅绘就振兴图
在百年小镇横道河子镇,实践团走进中东铁路博物馆,了解到中东铁路是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战的核心战场。抗联战士们沿着中东铁路干线缴获了日军大量军火,在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中给日军带来了惨痛的代价。在七里地村,实践团先后参观了中共海林党史纪念馆、英雄广场等红色教育基地。成员们走进牡丹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在斑驳的史料与实物前驻足瞻仰,回顾1926年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在此播撒革命火种的峥嵘岁月。通过详实的实物陈列、逼真的场景再现,沉浸式体验党在海林领导人民从点燃革命火种到推动振兴发展,再到领导人民共同铸就凝聚力量、惠及群众、引领地方持续进步的伟大成就。如今的七里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富裕村”“特色村”。通过走访七里地村金水沟街,进一步感受到在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山”理论引领下,七里地村通过红色文旅产业旧貌焕新颜的时代新篇。






探寻雪原英雄志,躬身实践砺初心
实践团来到海林市杨子荣纪念馆,循着剿匪英雄的足迹追溯林海雪原中的红色记忆。依托馆内逼真的场景复原和珍贵的烈士文物,结合讲解员对杨子荣从参军入伍到“深入匪巢智擒‘座山雕’”“追剿残匪 血洒闹枝沟”英勇事迹的动情讲述,深刻感悟越是艰险越向前、英勇无畏的“子荣精神”。实践团在“威虎山寨”重走英雄剿匪路,穿过崎岖山路与茂密丛林,叩问冰天雪地间的孤勇,探寻林海雪原中的初心。从馆内史料中解码传奇英雄的忠诚勇毅,到林海山路间践行穿越时空的青年担当,实践团完成了从精神领悟到行动实践的生动转化,在传承和践行中凝聚奋进力量,厚植家国情怀。




“重扬千秋青衿志 再谱抗联英雄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将实践中淬炼的青年感悟凝练成时代强音,他们在历史回溯中筑牢信仰之基,于实践传承中锻造担当之魂,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永续传承,依托网络阵地让革命精神在“青言青语”中焕发新韵。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将以多元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火热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以青春挺膺之姿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