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来,按照学校党委和团黑龙江省委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求,校团委精心谋划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广泛动员,全校各级团学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组建了693支社会实践团队参与集中实践。从7月1日开始,693支团队的成员将先后奔赴全国各地,以实地走访丈量山河热土,以敏锐观察捕捉中国精神,以真诚倾听汇聚群众心声,以深刻感悟回应时代召唤,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切实彰显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广泛宣传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会实践风采,校团委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社会实践进行时》宣传专栏。
今日推出第九期,让我们跟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情系桑梓·材智兴克东”乡村振兴实践团的脚步探寻科大学子在龙江大地的实践足迹。

团队名称:“乡情系桑梓·材智兴克东”乡村振兴实践团
建队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指导教师:王越
团队成员:李明轩 王宏博 陈麒宇 李响 闫淑奇 陈东 魏宇鑫
实践地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
精心组织动员,点燃实践热情
在学院团委的周密部署下,实践团通过动员大会、专题培训和政策解读,充分激发成员服务热情与责任意识。学院团委书记王越为团队授旗,希望大家发扬“自找苦吃”精神,在基层实践中锤炼真本领,将材料学科优势精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团队成员通过扎实的前期调研,明确了聚焦克东县三大支柱企业材料技术痛点的实践目标与分工,为深入基层打下坚实基础。


扎根企业调研,学用相长解难题
实践团深度走访克东县经济支柱企业——舒达饮品、飞鹤乳业、克东腐乳三大龙头企业。在舒达饮品,团队重点调研了PET轻量化瓶身材料应用,其12%减重设计与15%运输效率提升,让成员直观感受材料创新对降本增效的强劲推力;在飞鹤乳业,团队系统考察智能挤奶系统及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材料科技应用,尤其关注食品级不锈钢管道耐腐蚀性能优化的成功案例,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现场教材,团队对特殊工况下材料的长期可靠性提出了优化思路;在克东腐乳,团队聚焦百年非遗工艺中的材料瓶颈,深入探讨发酵容器微环境模拟控制等难题,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课题。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团队系统梳理出涵盖包装材料、食品级金属、生物发酵容器材料等领域的《克东县重点企业材料技术需求清单》,为后续深化校企合作、联合攻关提供了精准靶向。





体悟企业文化,探寻振兴密码
实践团在走访中深刻体悟克东产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量。舒达饮品依托独特天然苏打水资源打造产业优势的转型历程,彰显资源型企业的创新智慧;飞鹤乳业“以人为本”的牧场文化与严苛的品质管控体系,诠释了现代企业的责任担当;克东腐乳百年老字号的坚守,特别是“药入腐乳”的匠心传奇与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队员。为记录这份感动与思考,团队精心制作《克东实践者说》人物影集,收录了7位队员的实践感悟与心灵触动。这些真实的记录,将成为激发更多科大学子知乡爱乡、返乡建功的生动教材。






赓续红色基因,筑牢青春信仰
实践团在产业调研中,发掘并学习企业发展中的红色基因:舒达饮品党员先锋岗在技术攻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克东腐乳老一辈工人朴素而执着的岗位坚守与技艺传承精神。这些鲜活案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滋养与引领。在克山革命烈士陵园,队员们将产业调研的体悟与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融为一体,庄严宣誓:“传承红色基因,练就过硬本领,用材料智慧报效家乡龙江!”原创诗歌《青山铭记》深情抒怀,既缅怀先烈,更表达了成员将红色精神内化为振兴龙江、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的坚定决心,为此次“材智兴乡”实践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动力。




此次克东之行,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知乡爱乡、学以报乡”的责任担当,将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用专业智慧为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为科大学子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