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来,按照学校党委和团黑龙江省委关于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求,校团委精心谋划设计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广泛动员,全校各级团学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组建了693支社会实践团队参与集中实践。从7月1日开始,693支团队的成员将先后奔赴全国各地,以实地走访丈量山河热土,以敏锐观察捕捉中国精神,以真诚倾听汇聚群众心声,以深刻感悟回应时代召唤,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切实彰显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广泛宣传广大青年学子的社会实践风采,校团委特开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社会实践进行时》宣传专栏。
今日推出第十二期,让我们跟随矿业工程学院“探油践悟,铁韵新章”实践团的脚步探寻科大学子在龙江大地的实践足迹。

团队名称:“探油践悟,铁韵新章”实践团
建队组织:矿业工程学院团委
指导教师:李爽
团队成员:马小骞、冯博、孙天赐、陈永佳、张晰、孙嘉悦、杨蕓仲、刘飞佚、陈熙、李甚源、李思羽
实践地点: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石油科技馆
踏访铁人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在共和国工业史册上,大庆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是“铁人精神”的永恒丰碑。7月9日,矿业工程学院“探油践悟,铁韵新章”社会实践团奔赴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大庆石油科技馆,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在追寻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辉煌足迹中,深刻感悟“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内核。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一次为担当时代重任的蓄力赋能。
走进科技前沿,触摸时代脉搏
步入大庆石油科技馆,仿佛踏入一部气势恢宏的石油史诗。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求知的热忱,先后深入历程厅与科普厅。他们驻足于陈列的珍贵文物前,凝视着逼真的地质构造模型,穿梭在厚重的勘探复原场景中,近距离接触展现石油勘探开发尖端技术的装置。书本上凝固的历史,在此刻变得鲜活生动。模拟大庆长垣主力油田投产的壮观场面和橱窗中重现的石油会战场景,更是让成员们沉浸其中。面对这些震撼的展示,团队成员们围绕展品热烈讨论,与指导教师深入交流。正是在这种互动中,冰冷的科技知识被赋予了温度,升华为沸腾的民族情怀,让“甩掉中国贫油帽子”这句口号,深深烙印为触动心弦、激荡血脉的集体记忆。从“干打垒”的艰辛岁月到页岩油开发的科技前沿,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正是由一代代像铁人王进喜那样的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将其从理论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力量。馆内详实的档案资料与珍贵影像,生动展现了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壮阔图景:从玉门、新疆等地奔赴而来的石油工人,汇聚五湖四海的专家夜以继日钻研技术,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并肩奋战在井场,共同托举起共和国的能源脊梁。这些画面,完美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跨越时空的真理。


瞻仰铁人丰碑,汲取精神力量
步入巍峨矗立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宛如走近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入口处那尊“人拉肩扛运钻机”的群雕,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坚韧的意象,瞬间震撼了每一位成员,将大家的心绪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在纪念馆内激荡回响。凝视着铁人斑驳的手迹、触摸着那件油渍浸透的工作服、想象着他骑着摩托车在井场间奔忙的身影……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铁人对话。每一件展品都无声诉说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让抽象的“铁人精神”变得无比具体和深刻。馆内珍藏的影像资料,尤其展现了石油大会战时期全国支援的感人场景,生动印证了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重温铮铮誓言,勇担青春使命
在庄严肃穆的铁人纪念馆门前,怀着对先辈的无限敬仰和对使命的深刻认同,实践团全体成员列队肃立,高举右拳,郑重地重温入团誓词。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铁人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是时代赋予青年使命的再次铭记与郑重承诺。这是一次追寻初心之旅,更是一次积蓄力量、明确方向的教育实践。

触摸滚烫历史,仰望精神丰碑,实践团成员们心中升腾起澎湃激情:赓续铁人志,奋斗正当时!矿业学子必将汲取铁人精神伟力,以“能源报国”的赤诚担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荣光!